close

每件產品皆通過設計師對品質與美感的最高要求成為打造完美空間最重要的基礎,集結各領域頂尖人才的團隊,密切掌握時尚前線動態
提供給客戶群並符合健康、時尚、環保的建材更是首選我們提供客戶品質保證
各種類材料:進口超耐磨、SPC石塑防水耐磨地板、國產海島型、稀有實木地板、專屬訂製地板、專業施工、細心保固

請立即點擊下方圖片了解更多細節吧!

RRR78121HHH15WDGG554

 

著名校長李鎮西曾說:「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麼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更是孩子一生的起跑線。 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呢?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的答案: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糖,是給孩子關愛與鼓勵; 鹽,是教會孩子直面挫折; 鈣,是讓孩子學會自強自立。 三者齊備,孩子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擋得住生活的風風雨雨。 1.先放「糖」,讓孩子成為一個溫暖的人 哲學家詹姆斯曾經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但遺憾的是,中國式的父母,總是相信「愛之深,責之切」,以為只有用指責表達愛,才不是溺愛。 殊不知,父母脫口而出的差評,就如同一把鈍刀般,磨掉了親子之間的愛,也磨掉了孩子心中的溫暖。 今年四月,南寧的一名十歲孩子樂樂上了熱搜。 原來,孩子迷上了抖音,前後共給主播打賞了27000多元,相當於樂樂媽一年的工資。 事情一出,樂樂的父母都有些不相信。 因為樂樂平時在家裡乖巧懂事,成績不錯,怎麼會做出這樣荒唐的事情呢? 在追問之下,樂樂說出了實情:「平時都沒有人誇我,每次我送禮物的時候,主播都誇我,我很開心。」 樂樂的回答讓人感到心痛,打賞萬元,竟然只是為了一句誇獎。 父母或許不知道,童年時候得不到肯定和誇獎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很深的挫敗感,甚至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當中。 即便取得了再大的成就,依然還是不自信。 反之,如果父母能給予孩子多點尊重和認可,便能激發孩子巨大的潛力,讓他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有一個小男孩從小頑劣搗蛋,不被老師待見。 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卻又任性地輟學去創業。 創業失敗欠了一屁股債,仍然不安分,還要四處借錢繼續創業。 後來,男孩創業成功,成為著名的企業家。 當別人問及他成功的經驗時,他笑著說:「我能成功,是因為我有一個好母親。當所有人都認為我不好時,她也從來不曾打擊過我。」 這個男孩,就是後來的「蘋果之父」賈伯斯。 的確,就如教育學家傑爾任斯基說的那樣:「只有用愛培養出來的孩子,才能成長為父母喜歡的樣子。」 成長路上,只有父母捨得放點「糖」,用溫暖的言語化成甜蜜的愛,才能滋養孩子,讓他成長成為最好的自己。 2.加點「鹽」,讓孩子成為一個堅強的人 有位哲學家曾說:「磨難、苦難、掙扎,這是成長的過程。」 的確,人生路上,總要遇到九九八十一難。 如果父母不在孩子成長路上灑一把「鹽」,不讓他們學會直面挫折和痛苦,那麼孩子就只能變成溫室里的花朵,永遠無法跨過生活的沼澤地。 《錢江晚報》曾報導過一名小學四年級的孩子絕食的新聞。 原來,這名孩子品學兼優,從一年級開始一直在班裡擔任班長,可到了四年級卻落選了。 孩子受不了這樣的打擊,當場崩潰,回到家更是用絕食相逼。 看到新聞的一剎那,我不禁為孩子捏了一把冷汗。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連落選班長都要絕食,他的未來要怎麼過呢? 白巖松曾說:「一個人只有在不怕輸的時候,你才能贏。」 可遺憾的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我們常常記得教孩子如何去贏,卻從沒教孩子如何去輸。可一個人,若是輸不起,便永遠贏不了。 在《最強大腦》中,義大利少年安德烈和中國天才少年李雲龍對戰的那一集,讓我印象深刻。 比賽進行到一半,李雲龍以為自己輸了,當場崩潰,哭得癱在座位上。 後來得知自己贏了,才展露出笑容。 僅僅12歲的他,對輸就如此恐懼,讓我看後心中五味雜陳。 相比之下,安德烈雖敗猶榮。 李雲龍痛哭時,他感同身受,也流下了眼淚;李雲龍成功時,他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還和他說,剛才看他哭得那麼傷心,很想過去安慰他。 安德烈雖然輸了比賽,但他贏了不怕輸的勇氣。而這份勇氣,終將讓他贏得更加長遠。 周國平在《只有一個人生》中說:「人應該具備兩個覺悟:一是勇於從零開始,二是坦然於未完成。」 一個人,只有學會輸得起,才能直面挫折,超越自我。一個人,只有學會輸得起,才不會瞻前顧後,患得患失。 身為父母,我們要在孩子教育的這口大鍋中加點「鹽」,讓孩子學會直面人生中的失敗。 讓孩子知道,不經歷輸的累積,就永遠等不到贏的飛躍。 只有輸得起當下,才贏得到未來。 3.補點鈣,讓孩子成為自立的人 龍應臺曾說:「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所謂父母之愛子,必為其計之深遠。 既然我們無法為孩子遮風擋雨一輩子,就該讓他長成獨當一面的參天大樹。 曾看過一個泰國勵志視頻。視頻中的媽媽是一名水果小販,和女兒相依為命,過著清貧的生活。 一天,孩子放學後看到同學們吃冰棍,心裡很羨慕。 可家裡窮,媽媽沒有辦法滿足孩子這個小小的願望。 夜裡,媽媽突發奇想,把菠蘿切成冰棒的樣子,塞進了冰桶里。 第二天,女孩吃著媽媽做的冰棒,心裡很開心,她還興致勃勃地幫媽媽多做了一些,想要賣出去。 可是,整整一天的時間,女孩連一支冰棒都沒有賣出去。 媽媽沒有幫她,而是建議她到菜市場裡看看別人是怎麼賣東西的。 女孩學習了一天,有了靈感。 她用蠟筆在冰桶上DIY,畫上了可愛的冰棒模樣,並寫上5塊錢1根,10塊錢3根的字樣。 漸漸地,女孩的菠蘿冰棒越賣越好。 媽媽在一旁欣慰地笑了,她知道,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孩子身邊,她一定也能過得很好。 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智慧和遠見。 幾年前,一則新聞曾經轟動整個中國。 一個名叫楊鎖的23歲年輕人,智商正常、身體健全,可竟然活活餓死在自己的家裡。原來,楊鎖有一對「愛他如命」的父母。 雖然家境普通,但父母將他寵上了天。 奢侈的豬油饃,別的孩子一個月都吃不到一次,可父親每天給楊鎖買兩個,他常常吃了兩口就丟掉; 楊鎖長到八歲,父母還捨不得讓他走路,每次出門都要母親用擔子挑著他走。 幾年後,楊鎖的父母積勞成疾,相繼去世。 楊鎖不願幹活,居然寧可餓死,也不肯自己做飯吃。 他去世的父母若是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自己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把原本天資聰穎的孩子養成了一個廢物。 盧梭曾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讓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所謂「慣子如殺子」,愚蠢的父母從不知道,每一次跌倒,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每一次嘗試,都在激發孩子的無限可能。 原來,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是在適當的時間學會手放開。 只有給孩子適當地補點「鈣」,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自強自立的人,才能讓孩子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內容簡介

「我只是想好好混口飯吃啊~」
尼采先生這次要敲碎你的玻璃心
千千萬萬上班族一定要讀的職場生存哲學!

  「吳課長」是典型的苦命上班族,他總是將辭職信放在上衣口袋裡,帶去上班。但為了賺取還過得去的薪水,不論心情和意願如何,吳課長都必須強逼自己繼續留在職場上,努力生活下去。有一天,吳課長遇上了存在主義的先驅--尼采,兩人聊起了工作與生活。吳課長向尼采說:「我好想把口袋中的辭職信往主管的臉上丟去!」以為能得到些安慰,沒想到尼采先生的回應竟然是:「所謂的獨立,是只屬於強者的特權!」

  身為企管系博士兼上班族教育諮商師的李豪鍵博士,透過上個世紀被稱為最現代化的知名哲學家尼采之哲學理論,從中尋找能夠解決現代上班族煩惱的方法。作者整理出職場生活和人生中最常見的 34 種問題,以尼采的思路提供解答。這些問題是職場人每天都會遇到的:

  【煩惱要不要遞辭呈】獨立—是專屬於強者的特權
  【想做些新嘗試,卻被潑冷水】創新—我們飛得愈高,在不能飛的人眼中,看起來就愈渺小
  【定期買樂透,期待人生逆轉勝】希望—是災難之首
  【一直做熟悉的工作,這樣好嗎?】習慣—會使雙手伶俐、想法遲鈍
  【即將和惡名昭彰的主管共事】善惡—如果不是創造者,誰都不知道何者為善,何者為惡
  【要不要跟別人一樣去念研究所】虛榮—比起他人的評論,人們更容易拋棄良心
  【難以選擇該走哪條路】實存—世上有一條路,除你之外,無人能走
  【夢想爬到頂尖,卻只能做雜事?】最高—想學會飛行,就必先從站立、行走學起
  【因同期同事表現良好而自卑】自卑—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隱藏著花園和植物
  【真的非改變不可嗎?】變化—無法蛻皮的蛇,注定滅亡
  ……

  尼采是 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他在本書中化身為最傑出的良師,提供大家「神準的」處方,他的解答一語道破,字字切中人生核心,能帶給絕望的人希望,給傷心的人安慰,給陷入悲傷的人快樂。本書提供職場人一個「出口」,對許多人在職場生活中所經驗或感受到的鬱悶及衝突,藉助尼采的智慧,幫助我們尋找新的洞察視野與解決方法。

  這本書是尼采給不安的職場人的建言,讓我們一起向更好的生活前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豪鍵이호건


  以企管博士之姿在職場活躍,但是本人卻不喜歡這種稱呼,因為不希望自己的身分被定型。他追求的是差異及多元,而不是共同性,從他的經歷可以看出這種傾向。大學就讀理工科系,研究所攻讀企管,在企業裡則鑽研教育(HRD),現在陶醉於人文學和哲學之中。

  從上班族變身為顧問和講師的他,目前經營一間教育顧問公司—Hubiz(株),同時身兼作家和專欄作者。著作包括《愈忙愈要思考》(바쁠수록 생각하라),以及《30日人文學》(30일 인문학)。

譯者簡介

蕭素菁


  畢業於政治大學東語系韓文組,韓國漢陽大學社會學碩士。目前為專職韓文翻譯/口譯,同時擔任信義及永和社區大學韓語教師。譯作包括《一天》《不可思議的世界文化遺產》《上哈佛真正學到的事》《富人不說,卻默默在做的33件事》《離開後留下的東西:遺物整理師從逝者背影領悟到的生命意義》等三十餘本。目前最大的心願是「核電歸零」。

目錄

前言 你最意想不到的職場導師:尼采

第一章 自由,是專屬克服阻力者的特別權利
01_獨立 獨立,專屬於強者的特權
在煩惱要不要遞辭呈
02_自由 沒有阻力,就沒有自由
在職場中感覺缺乏自由時
03_任職 想往上晉升,必須先往下扎根
想晉升到更高的職位,該怎麼做?
04_創新 飛得愈高,在不能飛翔的人眼中看起來愈渺小
想要有些新嘗試,卻被他人潑冷水時
05_良師 如果沒有好爸爸,就應當自己創造一個出來
目前為止,還遇不到好的良師!
06_神 如果上帝已死,不就應該自己成為上帝嗎?
當奉為上帝般的上司離開,內心感到失落時

第二章 價值傳遞,反問價值的「價值」
07_希望 希望,其實是災難之首
養成習慣每星期買樂透
08_習慣 習慣會使雙手伶俐,使想法變遲鈍
一直做熟悉的業務,這樣好嗎?
09_勞動 「勞動的高貴」是奴隸的夢想
盲目的勤勞也算美德嗎?
10_回憶 沒有遺忘,就沒有幸福、開朗、希望、自信,也沒有現在
過去所犯的錯,一直困擾著我!
11_疾病 在疾病強迫賦予的空檔中獲取智慧
被調到冷門職位,該怎麼辦?

第三章 道德,讓生活後退的弱者選擇
12_道德 不存在所謂的道德現象,只有道德的詮釋而已
內心感到自責,真的好累
13_善惡 如果不是創造者,誰都不知道何者為善,何者為惡
要和惡名昭彰的主管共事,真令人擔心
14_欲望 不當的想法都隱藏在一無所有的人心底
真正擁有一切的傢伙,想要的更多!
15_利己 所謂利己主義是屬於高貴靈魂的本質
公司結構調整時,希望有人能自行離開
16_虛榮 比起他人的評論,人們更容易拋棄良心
煩惱著是否也必須像別人一樣去念研究所
17_良心 感覺良心受到譴責,是如同狗咬石頭一般愚蠢的行為
考績超越前輩,心中因此感到抱歉

第四章 人生,必須再次反覆咀嚼的人生疑問
18_實存 世上有一條路,除你之外,無人能走
該走哪一條路,難以判斷
19_青春 我們比自己所意識到的更像藝術家
想要有新的嘗試,但已經上了年紀
20_肯定 已存在的事物中,沒有哪個是可以去除的,也沒有哪個是可有可無的
懷念過去,那段輝煌的時光
21_目的 在旅行的途中,人們常會忘記旅行的目的
對到目前為止的人生是否算過得好,感到疑惑
22_評價 不公平是不可避免的
在公司沒拿到好考績,覺得很冤枉
23_回歸 你想再過一次,再反覆過無數次這樣的生活嗎?
覺得生活無趣,而且感到厭倦

第五章 變化,無止境的變身與進化,是強者的戰略
24_最高 想要學會飛行,就必先從站立、行走學起
夢想爬到最頂尖,卻因為只做雜事而感到困擾
25_自卑 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隱藏著花園和植物
因為表現良好的同期同事而感到自卑
26_變身 必須從駱駝變為獅子,再從獅子變為孩子
因為工作忙碌,所以沒有空參加教育訓練
27_變化 一條無法蛻皮的蛇注定死亡
心中納悶,真的非變不可嗎?
28_競爭 你們應當尋找你們的敵人,展開戰鬥
因為遇到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而煩惱

第六章 自我,所謂生活,是要了解自己,愛自己,超越自己!
29_自我超越 人是必須被超越的東西
以前我也表現得很好,近來感到人生太無常了!
30_愛自己 愛鄰居之前,先愛自己!
因為沒有幫同事的忙而遭側目
31_欲望 禁欲主義是對自己的暴行
該為了組織放棄個人的欲望嗎?
32_財產 當財產超越限度時,財產就成了主人,主人則成了奴隸
別家公司要高薪挖角,我該跳槽嗎?
33_自信 必須相信自己,才能相信未來
我所做的努力,別人都不知道!
34_自我欺騙 被當成是治療劑的東西,長期而言卻會使病情惡化
像現在這樣,算過得還不錯嗎?

後記 Amor fati,愛自己的命運!
參考文獻
 

前言
  
你最意想不到的職場導師:尼采

  
  你有戀人嗎?
  
  好不容易遇到許久不見的朋友,彼此先寒暄問候,接著一定會問一個問題:「嗯,你結婚了嗎?」這時如果回答「還沒」,就會再被追問:「那麼,有交往的對象嗎?」表達方式雖然不太一樣,但其實就等於是在問:「你有沒有戀人?」想確認朋友是否安好時,問候「有沒有戀人」絕對是件比什麼都重要的事。即使衣服穿得很有「品味」,即使職位高、賺的錢又多,只要朋友身邊沒有戀人,就感覺好像豆沙包裡沒有「豆沙」一樣,只是外表光鮮亮麗,內在卻有所缺憾。戀人的存在與否很重要,戀人會讓我認知到自己的重要性,可以安撫我疲累且傷痛的心靈。總之,如果沒有戀人,原本已充滿艱險的人生道路,只怕會變得更孤單淒涼。因此我也忍不住想問:「你有戀人嗎?」萬一沒有的話,希望你現在就去找一個。「馬上!」
  
  對職場人來說,職場上也需要一個「戀人」。在辛苦的職場生活裡,我們需要一個能幫忙照亮前方去路、安慰疲累心靈的戀人。如果是我,會把這樣的戀人稱為「導師」(mentor)。以前問朋友:「有戀人嗎?」這句話,以後可以改成問職場人:「你有導師嗎?」就好像身體有病痛就要去醫院一樣,當對職場生活感到苦悶時,就需要找導師。但是如果連能找的良師都沒有呢?這樣就未免太淒慘了,再怎麼痛苦煩心,都只好咬緊牙根。
  
  生活中需要戀人,同樣地職場生涯也需要。「導師」(mentor)一詞,是出自希臘神話中奧德修斯朋友的名字「Mentor」。奧德修斯參加特洛伊戰爭時,將年幼的兒子泰勒馬科斯託付給曼托(Mentor)照顧指導,於是像這樣在危急狀況下需要找人幫忙時,所找的那個人就叫做「曼托」(mentor)。今日曼托(mentor)一詞已經被引申為能指引正確方向、「既明智又值得信賴的指導者或良師」之意。
  
  換個方式再問一次:「你的導師,真的是明智且值得信賴的嗎?」萬一連你所相信且追隨的導師,也昏庸不明事理呢?如果因為這樣,而讓職場生活變得更辛苦,或使未來更加不安的話呢?這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雖然對他說的話深信不疑,但是這位導師如果缺乏真正的人生智慧,聽他的話就好像是找江湖術士看病一樣。因此在我們相信導師「存在」之前,應該要先確認導師的「資格」。
  
  通常我們會習慣將同一個職場裡工作的前輩當成導師,這是件好事。不過若以導師的資格來評論的話,工作上的前輩極有可能也是正在為將來人生煩惱的凡夫俗子。連自己的前途都渾沌不明的情況下,自然沒有立場去為其他人的人生提供意見。前輩也如同多數的職場人一般,不僅身處無止境的競爭與壓力所引起的慢性緊張之中,他對未來的不安與恐懼從沒有停止過,而且說不定前輩也正急迫需要能指引自己的導師。
  
  像這種情況,儘管需要導師的人很多,但實際上能滿足需求的導師卻很難找到。無論多麼急迫需要,身邊就是找不到適當的人。從一開始要找具備資格的導師就成了問題,因此到如今還在四處徘徊,尋找這位導師,就好像一名為了徵求武林高手而行走江湖的浪人般。這個現實問題令我感到著急,因此想要為這許多渴望導師的朋友們推薦一個人。如果是平常急需導師卻又因為各種原因而遇不到優秀導師的人,可以好好注意。
  
  介紹尼采
  
  我要介紹的導師是「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一八四四至一九○○年)。其實他很有名,即使是聽到「哲學」一詞就頭皮發麻的人,也都知道他的名字。大致上對他的評價是正反各半──「反對」(anti)或「狂熱」(mania)。持前者看法的人,對尼采的印象大概是下面這樣。
  
  留著長鬍髭加上矮小的身材,滿嘴嚴厲批判的苛薄言論者;高喊「上帝已死!」的無神論者;被求婚的女人拒絕後一輩子單身、令人缺乏好感的男子;懷疑一切事物、毫不留情推翻既有價值的非道德主義者;手持棒錘,一邊研究哲學一邊自稱為「炸彈」的破壞者;因為精神異常而就醫,最後在精神病院結束這一生的人;提供法西斯哲學理論的危險思想家等等,一般來說有很多負面的形象。
  
  但是追隨他的「群眾」也很多,稱得上是「愛好者」或「狂熱者」的他們極度推崇尼采,對他所提出的哲學相當瘋狂,狂熱的程度讓人不得不將他的跟隨者的研究稱為「當代哲學」。當然,要把尼采稱為當代哲學的創始者──甚至稱為提供基礎的哲學家亦無妨。雖然這是普通常識,不過追隨他的人們都以溫和的視角觀察尼采與他的思想,而且提出正面的詮釋。
  
  他是對二十世紀影響最深遠的哲學家;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哲學家;是以藝術家的爽朗高唱自由精神的啟蒙家;是診斷並治癒有關人與世界之病癥的精神治療師;是持有自己獨特的道德清單,邊唱邊跳地教導要活得健康的教育家;是向對生命感到幻滅的絕望者強調「懂得愛惜自己,肯定自己的健康生活」的哲學醫生等,這些他所呈現的思維轉換,被評價為對當代哲學奠定了基礎。
  
  對尼采的評價之所以兩極化的理由是什麼?或許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就在於對他(或他的思想)不理解或是有所誤解。負面評價尼采的一方,大部分是因為不認識或誤解他的真面目而討厭他,就好像不懂音樂的真正價值而覺得古典音樂枯燥乏味一樣,但即使是那樣的人,只要能了解尼采原本的面貌,或許也會加入狂熱愛好者的隊伍也說不定。
  
  尼采,從「地下歌手」到「流行歌手」
  
  義大利小說家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曾經形容,經典著作(classic)「雖然有名,但卻是沒人讀過的書」。這段話是要揭發那些聽過有名的書,但實際上卻沒讀過原著的人。雖然事實如此,但是由卡爾維諾的定義來看,尼采的書顯然也是屬於「經典著作」。因為他的著作雖然有名,事實上仔細讀過的人並不多。因此尼采總是、而且依然是「異鄉人」,也是「外星人」。於是他有如珠玉般的文字,便無法在很多人的現實生活裡引起特別的影響或改變。
  
  相反地,還有追隨「尼采」的另一群人,被稱為「狂熱愛好者」的他們不是一般人,而是專家──具體而言就是「平常對哲學有興趣,而且深入研究(或學習)的一群人」。他們崇拜尼采,並仔細研讀他的著作。他們努力試圖從他的書中獲取洞察力與生活智慧。如果將尼采比喻為歌手,應該稱呼他為「地下歌手」比較恰當。雖然知名,但卻是只有少數歌迷圈會去消費聽歌的歌手。對一般大眾來說,就是有聽過他的名字,不是那麼陌生,因此也不會太好奇,結果也沒有欲望覺得應該好好了解他的思想。
  
  現實狀況如此,一部分雖然是讀者閱讀能力粗淺的關係,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追隨尼采的研究者(特別是作者)也有關係。市面上介紹尼采的書特別多,以個別的哲學家來看,介紹書籍比他多的哲學家簡直屈指可數。儘管如此,還是未能成功地將他的思想廣泛介紹給一般人,因為大部分與尼采有關的著作主要都是「為粉絲而寫的書」(當然,最近有針對一般人而寫的趨勢),所以想要吸引粉絲之外的一般大眾目光,還略顯不足。尤其是想引起多數上班族(受薪階級)的興趣,總覺得還是少了點「什麼」。尼采雖有名,對一般人來說依然是「忽遠又忽近的你」。
  
  聰明的讀者或許已經看出來了,這本書不是為了專家,而是為了「一般人」而寫。將「地下歌手」的尼采變身為「流行歌手」,是身為「製作人」的我的目標,也是我執筆寫這本書的動機。我既然不是專家(更非專攻哲學),當然深知一般人從專家哲學書籍中所感受到的艱澀和陌生,就像第一次參加的派對裡沒有任何認識的人一樣尷尬。所以本書努力試圖從一般人──而且是初學者的角度切入,為了那些平時雖然對尼采有興趣,但是卻從「粉絲用讀本」裡感覺不到樂趣的人,因此本書姑且就稱做「一看尼采就上手的說明書」吧。也就是想把門檻降低,寫一本幾乎沒有哲學基礎知識的人稍微用心就能充分理解的書。就算一個人也好,總是要增加關注,才能將尼采打造成「流行歌手」。
  
  還有一點,我想說些實用層面的目標,先聲明這本書的屬性雖是給初學者的入門書籍,但卻不是單純以傳達尼采思想為目標的書。正如維根斯坦所說,哲學的目的「就是給捕蠅瓶中的蒼蠅指示出口」一樣,我也希望這本書能提供職場人一個「出口」,對許多人在職場生活中所經驗或感受到的鬱悶及衝突,藉助尼采的智慧,幫助他們尋找新的洞察視野與解決方案。換句話說,就是「尼采給不安的職場人建言」,或是像一開始所提到的,「把尼采當成良師,更有智慧地過著職場生活」。
  
  深入研究尼采的許多專家都說過相同的話。他們說活在早於我們一世紀之久前的尼采,他的思想仍然是「現代的」。也就是說他的視野和觀察至今還是相當適用。更進一步說,我相信對現在的職場人來說,尼采會是一位很好的「課外老師」。對於職場生活中大多數職場人感受到的各種苦悶,尼采將化身為傑出的良師,提供大家「神準的」處方。不用因為所謂「神準的」就小看他(雖然是仰慕他的一群人使用的表達方式)。因為他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許多狂熱粉絲(專家)都因他的哲學深度與高度而為之著迷。我相信尼采的處方能帶給絕望的人希望,給傷心的人安慰,給悲傷的人快樂。希望翻閱本書的讀者一定要站上尼采的肩膀,吸取對生活的深刻洞察以及別具的慧眼,此外也希望讀者能對尼采開始產生無限的喜愛與關心。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71790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01_獨立
 
獨立,
專屬於強者的特權
 
Q:在煩惱要不要遞辭呈
 
職場生活已邁入第十年的吳相洙(오상수)課長,他在這段期間心無旁騖,自認很努力地過著每一天,但是不管活得多認真,沉重的生活看不出絲毫可以改善的跡象。每到月底,雖然有為數不小的金額匯入戶頭,但是那筆錢一轉眼就會消失,好像餵鱷魚的飼料一樣,都拿去繳信用卡費了,他也因此一直很難從負債人生裡脫身。不只是經濟上不夠寬裕,工作上也是如此。首先不僅工作本身缺乏樂趣,工作量也是再怎麼做都沒有止境,加班已是家常便飯,但要達成目標還是一樣吃力。還有,人際關係上帶來的壓力也不小,有無時無刻「挖坑」給他的上司,還有不照自己指示做事的部屬,周邊都是這些情斷意絕的人。沒有一項可以使人感到滿足的職場生活,讓吳課長疲憊不堪。
  
情況演變至此,吳課長不知從何時起開始有了辭職的念頭。朋友中也有看過這樣的人,把辭呈遞出之後過得比以前悠閒,而且過得更像個人。每次看到這種人就很羨慕, 另一方面心中也會興起念頭,想說:「我要不要也趁這個機會辭職,嘗試一下新的生活?」現在吳課長該怎麼做才好?應該要果斷地把辭呈遞出去?還是再辛苦也要忍耐, 持續過這樣的職場生活比較好?
 
A
 
每個職場人大概都有過一次想遞辭呈的時候。永遠都做不完的工作,讓人不禁想問「世界上怎麼有這種人」的愚昧主管,還有隨便提出缺乏常識的厚顏要求、惡言相對的無理顧客。就如菩薩所說的「人生苦海」,職場同樣也是「痛苦之海」。在職場生活中遭遇的這些痛苦,誘惑著我們辭職。嚴重一點的人就乾脆一邊隨身帶著辭呈工作,一邊下定決心說「再讓我不爽一次,一定辭職不幹」。
  
帶著辭呈度過一天又一天,這種職場人會在某個瞬間果敢地做出決定嗎?要是真的發生令他不愉快的情況,就會立刻丟出辭呈嗎?就如大部分人所經驗的一樣,要將心裡所想的事付諸實行,並沒有那麼容易,因為現實生活當中有太多的束縛。每個月逼近的貸款利息、小孩的奶粉錢、子女的學費、另一半難以置信的凶狠眼神,都讓他猶豫不決。人們很難從綑綁自己的桎梏中解脫,因此獨立宣言沒有像心裡所想的那麼簡單。
 

 

 

UUTT77EEEE5515TYDWS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baby/oqzrz46.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4305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桃園可可柚木UV防刮地板桃園經典柚木環保地板苗栗紅花梨海島型木地板
舊地板翻新,報價合理的地板公司 苗栗自然不導電地板 新竹胡桃防水地板苗栗木地板鋪哪個方向必較好 台中洗白栗木UV防刮地板 新竹胡桃防貓抓地板苗栗地板破損翻新 台中夾板spc防水超耐磨地板 台中水悅系列廚房地板蘆竹磁磚地板翻新 台中防水海島型木地板 台中哈瓦那棕橡紋SGS認證地板台中廚房適合鋪哪種木地板 桃園自然跳色防水地板 苗栗義大利SGS認證地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ji72mj03u 的頭像
    dji72mj03u

    房佳慧的部落格

    dji72mj03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